針對強水敏、大傾角碎屑巖油藏,常規水驅開發效率低、效果差的難題,中國石油華北油田打破傳統思維,在內蒙古西部巴彥油田吉蘭泰油區吉華2區塊,創新實施三次采油減氧空氣重力驅開發試驗,“以氣代水驅油”取得良好成效。截至10月21日,這個區塊3年多來累計注氣突破1億立方米、增油2萬余噸且保持穩產態勢,標志著國內首例整裝新油藏減氧空氣驅開發方式獲得初步成功。
巴彥油田吉華2區塊位于河套盆地臨河凹陷西南部,是2020年后投產的巨厚砂礫巖油藏,由于邊底水不活躍,需人工補充能量開發。但是,受儲層地質條件影響,常規注水開發方式難度大,開發水平和效益難以保障。為提高油藏采收率,巴彥分公司科研人員加強攻關,將目光鎖定在三次采油技術。
減氧空氣驅是一種三次采油技術,利用減氧空氣發生系統、增壓注入系統等設備,把氧氣體積比降低到一定水平的減氧空氣注入油藏,以驅替原油。這種技術的主要機理是補充地層能量,增加油藏上部驅替、降低界面張力,從而提高波及系數和驅油效率。
由于新油藏開發初期認識程度低,科研人員結合井況實際,抽絲剝繭、分析歸納,重新梳理斷裂體系,落實斷層16條,精細劃分油藏單元32個,精準落實油藏構造及沉積狀況,并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深入認識減氧空氣重力驅技術的適應性。結合數值模擬技術,開展注氣運移方向、路徑、推進速度的研究與論證,創新提出“頂部+腰部點狀注減氧空氣+邊部注水”的開發方式。
為提高技術實施效果,科研人員強化第一手資料錄取,開展動態監測150余次,第一時間掌握生產動態變化,動態調整油井工作制度百余次,擴大注氣波及體積。在先導試驗階段,針對注氣井吸氣能力下降的問題,開展增注措施10余次,提高注氣量500萬立方米,油井見效率達88%。通過連續3年實施減氧空氣驅開發,區塊年綜合遞減率維持在2.9%的良好水平,油藏開發形勢穩定。
下一步,科研人員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立足實際探索新油藏和次新油藏的高效開發方式,提高油藏全周期采收率。
12月12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重要突破,涪陵頁巖氣田新增1213.56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審定,至此,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提交探明地質儲量....
11月28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隨著重量超過16000噸的上部組塊與導管架精準就位,由津企海油工程建設的全球最大變質巖潛山油田渤中26-6油田開發項目(一期)中心平臺在渤海南部海域完成浮托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