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通過重建井網和精細地質研究,在錦7塊近20年實現規模部署開發井108口,成為遼河油田首次在老區無方式轉換的情況下,一次性獲批井位超過百口的區塊。
近年來,勘探開發研究院轉思想、轉觀念、轉方式,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切實的科研行動、嚴謹的科研作風為遼河油田連續38年保持油氣千萬噸規模穩產提供了科技支撐。
穩產保供 守護能源安全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千萬噸級大油田,遼河油田牢記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的重大囑托,聚力增強核心功能,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全力書寫“端牢能源飯碗”的新答卷。
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增儲以經濟可采儲量為核心,加強區域整體研究,立足富油氣區精細勘探,持續深化潛山、連續性油藏地質認識,強化深層天然氣成藏理論認識與頁巖油甜點預測技術突破,進一步夯實遼河油田千萬噸效益穩產資源基礎;油氣開發以原油重上千萬噸、天然氣加快上產、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為目標,統籌推進遼河油田本部綠色轉型升級、內蒙古通遼多能融合發展、鄂爾多斯盆地宜慶地區非常規高效開發“三大戰略基地”建設,提升油氣安全穩定供應能力;戰新產業以油田公司“5+2”布局為引領,儲氣庫瞄準多類型復雜油氣藏建庫,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聚焦驅油提采協同封存消碳一體化研究,地熱利用突出高滲供暖與中低滲供能并行,伴生礦向多礦種立體勘探發展,積極構建綠色產業結構和低碳能源供應體系。
創新驅動 攻關核心技術
今年以來,勘探開發研究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攻關形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該研究院創新性突破深層“獨立流體封存箱”成藏模式、“中古生界殘留型疊合盆地油氣共生”成藏理論、陸相斷陷盆地咸化湖盆中高熟頁巖油富集機3項地質理論認識,聚焦遼河坳陷深層天然氣、開魯深層油氣、中高熟頁巖油三大戰略接替領域;跨越式提升8項核心技術,從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實際需求出發,瞄準20萬厘泊以上超稠油蒸汽驅、1000米以深稠油SAGD、注水稠油轉化學驅,實現黏度、深度、介質等跨越提升;積極探索頁巖油前置二氧化碳增能、注氣補能、低濃度納米驅提采等方式,實現由效益建產向大幅提采提升;顛覆性儲備微生物采油、低滲透納米水驅等9項前沿替代技術,聚焦大幅提高采收率、戰新產業,儲備稠油熱力+、化學降黏復合驅、儲油庫建設等技術,轉變開發方式、替代注入介質、填補技術空白,引領低碳綠色發展新方向。
激發活力 完善制度機制
近年來,勘探開發研究院從完善科研組織、成果轉化、評價激勵等方面入手,健全有利于原始創新的制度機制,持續完善“項目制”“揭榜掛帥”等團隊攻關模式,提升項目運行效率和成果質量;打通人才發展和序列轉換通道,推動人才隊伍合理流動、結構優化。
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上,勘探開發研究院優化實驗室功能,以打造原創技術孵化器為導向,建立“基礎研究—試驗開發—成果應用”全鏈條科研組織模式,推動實驗室工作重心由測試化驗向培育提煉原創技術轉變,拉動原創核心技術產出。
在科技創新獎勵上,勘探開發研究院優化薪酬激勵機制,健全完善差異化、精準化的業績考核體系,科學評價員工個人價值貢獻力;聚焦科研貢獻靶向獎勵,對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第一貢獻者和重大成果轉化予以重獎,充分釋放創新創效活力。
在人才培養上,勘探開發研究院大力實施“人才強院”工程,加強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以破解關鍵技術難題為牽引用人之長,優選拔尖人才擔綱重大專項,領銜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用“項目+人才”培養領軍型“名將”。
12月23日,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王艷菊在Aggregate(影響因子IF=13.9)期刊發表了題為“AVanillin‐DerivedInhibitorofAggrega...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消息,12月20日,全球首臺套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在該公司實現連續穩定運行,標志著中國海油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據介紹,該裝置額定產氫量為200標準立方米每小....
12月24日,記者從天津大學了解到,采用天津大學一碳化工團隊開發的氫氧化鈣羰基化合成甲酸鈣成套技術,在山東建成的5萬噸/年鋼廠尾氣高值化利用制甲酸鈣裝置開車投產。
近日,我國首個海上膜脫碳示范工程項目——惠州32-5平臺伴生氣回收脫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項目全面建成投用,項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氣超1800萬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噸。
寒冬時節,湖南石化煉油一部裝置區,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生產運行景象。“目前裝置已進入長周期運行后期,安全平穩生產是頭等大事。”12月23日一早接班后,湖南石化煉油一部加氫脫硫片區運行一班班長、高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