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它能否全線貫通,需考慮一個重要前提——高原上的凍土層。夏天,會隨著氣溫升高而融沉;冬天,又會隨著氣溫的降低而凍脹。這種情況下建路基,必有坍塌風險——這種困難局面,讓幾代鐵路人望而卻步,直到一位名叫郭宏新的破局者出現!他將高效傳熱的理念引入凍土治理工程,采用熱棒主動冷卻路基——熱捧的體內充滿低沸點的液氨或二氧化碳工質——當凍土外界的溫度低于底部溫度時,液態工質便會蒸發成氣態升至頂部,又被外界冷空氣冷卻而釋放熱量凝結成液體又回流到底部。如此往復,凍土內部熱量被輸散出地表,而外面嚴寒空氣的冷量深入地下,使凍土越凍越實,即使夏天,凍土也很難融化。最終,路基變形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郭宏新的熱棒技術,被國家指定為青藏鐵路凍害處理的唯一儲備技術,為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做出了重大貢獻——而這根小小的熱棒,卻是他所在的中圣科技公司幾十年科研積淀的結晶與縮影,凝聚了中圣人的心血和智慧。
他們,不是大國工程的建設者,卻是其關鍵設備的研制者;
他們,既是大國重器的鑄就者,更是其核心技術的破局者......
氣化器——LNG接收站的核心設備,被日本、德國等國的少數公司壟斷數十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012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重點推進LNG氣化器國產化項目。受中石化天然氣公司、中海油氣電集團委托,中圣科技承擔了三種LNG氣化器國產化研制重任,中圣人在國內首次將三種氣化器全部研制成功,并分別在天津、青島、廣西北海、海南等地的LNG接收站成功應用,中圣科技再次成為大國重器核心技術的破局者。
中圣人的破局之舉不只如此——他們不斷改善換熱器內部管材的形狀和殼體結構,成功使國產換熱器換熱效率大幅提升;他們研制出多晶硅冷氫化反應器,成功將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劇毒副產物四氯化硅,轉化為生產多晶硅的原材料三氯氫硅,大幅降低了多晶硅綜合成本,實現廢棄物的清潔化、資源化;他們堅持調整能源結構和節能降耗雙重發力,大力發展LNG冷能綜合利用項目,投資建設“天津南港LNG冷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推動打造基于LNG冷能綜合梯級利用的綠色產業集群......
中圣科技,以高效傳熱技術為核心,不斷推動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科技成果產業化,用中圣智慧助推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致敬詞:
你,是螺絲釘,不顯山,不露水,卻緊固了一座座大國重器,你,是一束光,不驕傲,不自夸,卻照亮了一項項大國工程。
甘肅張掖,這個河西走廊的正中點,無論是穿梭了古往今來的商旅貿易,抑或是交織了百載千年的征戰往事,都離不開當地百姓的糧食供養。而對于百姓們,看到更多的,卻是龜裂苦咸的堿荒之地——在自家門前,能種出更多糧食,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夢想。
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7月20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習近平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
千百年的難題,仿佛就在一瞬,迎來新生之機......
新洋豐,我國磷復肥行業的龍頭企業,始終心懷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堅持圍繞磷復肥主業強鏈補鏈,聚焦“新型肥料產品制造”和“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兩大抓手,以科技創新和新型農化,大力開展土壤改良實踐,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在新洋豐,有一支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隊伍,常年服務在田間地頭,在這近200名農藝師和800多名推廣人員中,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的碩士生董旭便是其中一位。加入這個團隊后,他毅然踏入張掖這片黃沙牧草的鹽堿之地:“剛開始的時候,這里沒人相信在鹽堿地上能種好莊稼?!钡窦捌鋱F隊成員卻堅信,憑著新洋豐全新土壤改良技術,定能在這里改變貧瘠、創造新生,“我們挨家挨戶串門子、送樣品,向農戶推薦水肥一體化技術,制定玉米種植營養解決方案?!本瓦@樣,截至2022年,新洋豐與張掖農戶共建高標準示范田五十余塊,種植大戶服務面積達十三萬余畝——千年鹽堿地,今朝變良田。
此時,遠在北京的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的武良博士,正帶領研發團隊,用長達兩年的反復實驗,終于掌握了碳酸鹽類鹽堿土壤改良新技術。同時,他們研發推出的AZF工藝新型肥料產品,在80余種作物上的試驗結果顯示,大田作物平均增產8%-10%,經濟作物平均增收10%以上,且用于鹽堿地、沙性土壤、酸性土壤后均具備土壤改良屬性。這些,正是一線農化服務人員的秘密武器。
在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和濱海地區,面積約為9913萬公頃,具有農業發展潛力的鹽堿地占我國耕地總面積10%以上,若能改良,善莫大焉。
新洋豐人,利用持續輸出的創新技術,源源不斷地奔赴祖國大江南北,引導更多種田人,科學選肥、合理施肥,讓更多荒原,重獲新生。
新洋豐執行總裁楊磊總結道,新洋豐將繼續踐行“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致力于成為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引領者,為守護土壤健康、保衛綠水青山、保障糧食安全,貢獻來自新洋豐的“綠色方案”。
致敬詞:
你,是藏糧于地的堅信者,你是藏糧于技的踐行者,因為你,荒涼之地得以新生,有了你,民之耕地得以延伸!
3500,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數字,對于航天工程人來說,卻有著不尋常的意義,從2017到2022,5年,他們攻堅克難,完成“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大規模干煤粉氣流床氣化技術開發及示范”,并在示范工程投產運行。這臺3500噸半廢鍋航天爐,成為國內首個日投煤量最大、技術更優、投資更省、環保水平更高的粉煤加壓氣化爐。
從0到3500,航天與能源,天地互連——他們擁抱星辰大海,他們,更根植廣袤大地……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煤化工產業,遇到嚴峻挑戰——國民經濟發展急需先進煤氣化技術,但其核心設備和工藝卻仍需進口,究竟該如何打破卡脖子現狀,保障我國能源戰略安全?
面對重任,中國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挺身而出。他們擁有航天高溫燃燒、傳熱、系統控制等技術,也擁有多年化工領域關鍵設備研制經驗。于是,2005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立了由50余人組成的“301”系統工程部——從那刻起,他們不曾想到,他們將永遠放下航天的“金飯碗”,投身另一個全新戰場。但也許,他們更不曾想到,16年后的今天,他們親手締造出的航天爐,正以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方式,踐行著航天強國的神圣使命。
沒有經驗,就摸著石頭過河,為將火箭技術與煤氣化技術成功嫁接。他們經常幾天幾夜持續研討——2008年10月,隨著第一臺航天爐成功投料運行,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煤加壓氣化爐就此誕生,從此,隨著航天爐不斷升級迭代,氣化技術連續滿負荷運行的世界紀錄,也不斷被更新。航天爐的問世,將快速引領國內現代煤化工產業技術進步……在投產成功的那一刻,航天人喜極而泣——他們,曾勇擔為國鑄箭、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此刻,他們也深刻感受到勇闖技術無人區、造福人類新社會的榮耀之光……
今天,核心設備已實現全部國產化的航天爐,有60余個項目、近150臺航天爐簽約落地,創造不間斷運行489天的世界紀錄,投煤量從1000到3500噸,可氣化褐煤、“三高”煤等劣質煤種,廣泛應用在煤化工各個領域、壓力等級從4.0到6.5兆帕,氣化流程從全激冷、半廢鍋到全廢鍋。而就在最近(2023年9月12日),半廢鍋航天爐在安徽昊源投產后,9.8MPa高壓汽包飽和蒸汽產量一直穩定在50T/h,迄今已經連續穩定無衰減運行120多天。
如今,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3500噸航天爐的成功,對企業節能降耗、行業技術示范、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今天,50余名航天人組建的301系統工程部,已蛻變為一個高度規范的主板IPO上市公司,他們已有更大能力,開啟綠色低碳“新引擎”,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航天智慧。
致敬詞:
你曾服務于星辰大海,又深深扎根在中國大地。國家的需要,使你挺身而出,你,就是國之重器!
張家: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化學所屬東華科技的張家。2023年9月,化工報拍攝的一個短視頻,讓藏族女孩旦措姆的故事被很多人知曉,也讓我們建設的西藏歷史上首個現代化新能源材料項目——扎布耶茶卡碳酸鋰項目火了一把。措姆已經忙碌了一整年,現在她在距離項目1000多公里外的家鄉陪伴家人,無法來到現場,因此特意錄制了視頻問候大家。
旦措姆(視頻):北京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旦措姆。沒想到會得到這么多的關注!我覺得很榮幸,也很自豪,能夠有機會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并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得到成長。扎布耶茶卡是高原上的明珠,承載著幸福生活的希望,也寄托著我們的理想。感謝大家的支持,還請多多關注西藏,關注扎布耶茶卡,關注我們項目團隊。我在日喀則市江孜縣康卓鄉康麥村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扎西德勒!
張家:謝謝措姆。扎布耶項目的故事主角不只有她,還有整個東華科技團隊。
藏語中“茶卡”就是鹽湖的意思。扎布耶茶卡是世界三大鋰鹽湖之一,“天空之鏡”的獨特美景令人神往,但4500米的海拔、最低僅為平原四分之一的空氣氧含量卻也讓人望而卻步。在這里建設一座現代化工廠,談何容易!
兩年多時光匆匆而過,最初生活環境確實非常惡劣,晚上沒有電,冬天零下20多度,靠著水焐子的余溫取暖。但后來條件越來越好了,基地建設起來了,我們有了完善的供氧供暖系統,單獨建了通信基站。但長期工作在海拔4500米高原,低氣壓會導致普遍頭疼,對心臟也不太好。在這里最好不要生病,因為如果生一點小病,去一趟縣醫院要200多公里,如果想拍個胸片,要到800多公里以外的市醫院。
都說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為了項目,我們在西安建設了集倉儲、轉運、管理為一體的集散中心,負責運送建設物資,兩年里總共拉了690車生產生活物資。我們缺氧但不缺精神,對待工作必須嚴格、專注,因為工程建設小心一萬次都不嫌多,但馬虎粗心一次都不行。我們跟旦措姆一樣的藏族員工朝夕相處,他們跟我們學習項目管理,我們跟他們學習當地文化風俗,學跳藏族舞蹈,實現了"漢""藏"一家親。
兩年多來,先后有上百名和我一樣的東華人,從海拔45米的安徽合肥,橫跨萬里,來到這片高原上戰天斗地。在我們的努力下,扎布耶項目一點點從藍圖照進現實,2023年11月20日,成功實現機械竣工,比原計劃提前了4個月!
有人說,西藏是人間最后一塊凈土。是的,在那里,水天相接的湖面映照著人間最純凈的倒影。這樣美麗的地方,我們必須建設好、保護好。我們干的是“摸著天”的工程,做的是“接著地”的事情。但我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因為黨旗下的東華科技,永遠是祖國和人民“最熱忱的孩子”。
致敬詞:
天雖大,以心為穹;山雖高,以人為峰;路雖長,以夢為馬;地雖遠,以國為家-東華科技,永懷赤子之心!
外資,具有聯通國內國際的獨特優勢,對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而中國,市場空間廣闊、供應鏈完備、人才科技要素聚集的綜合優勢,為外資企業提供了獨特發展機遇。2023年,中國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進行制度創新,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向世界履行了諾言,也讓外企在華投資獲得更大信心。
河海交匯,天工開埠——這里是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發祥地天津。渤海灣畔的大型石化工業區里,管廊、貨輪、儲罐、煉塔……一片“工業綠洲”正顯露出勃勃生機。這些堅固輕便的聚碳酸酯塑料,源源不斷地被送往電子電氣、醫療、汽車等下游領域。這便是在2023年投入商業運營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二期年產26萬噸聚碳酸酯項目——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業界知名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與中國石化的合作終結碩果。通過該項目,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將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高端新材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新興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需求。
進入中國近40年來,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始終將中國視為關鍵戰略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通過關鍵項目的推進,該公司牢牢把握一系列新興機遇,取得了亮眼成績。目前該公司在華業務布局已擴展至17個城市,建有1家研發中心、2家合資公司和3座工廠,擁有超1600名員工。而這家企業不斷拓展的商業版圖和持續穩健的業務表現,也反映出中國市場的旺盛活力與中國經濟的澎湃動力。
正如沙特基礎工業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爾-法季所說:“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產品市場,中國在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上有關鍵作用。”
早在千百年前,恢宏厚重的阿拉伯文明,就通過古絲綢之路與中華文明實現對話交流。如今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中沙兩大戰略合作伙伴緊密聯結。從2013年起 ,中國已持續10年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伙伴。沙特基礎工業公司也不斷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添磚加瓦。
對中國市場保持信心的,不止沙特企業。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11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中國貿促會調研的700家外資企業中,有七成表示在華產業鏈布局趨向“保持穩定”,環比提高4.57個百分點。這印證了外商長期在華投資的信心不改、熱度不減。而通過堅定的對外開放,中國正致力于與各國共享機遇、共克挑戰,以中國力量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致敬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與子同德,與子共贏。
2023年12月14日,浙江吉利汽車控股集團“三電”系列項目黃金動力系統正式下線投產,代表著目前新能源行業三電領域的行業領先水平,這是全球最大的三電及儲能系統智能智造綜合工廠,全面投產后年均營業收入約600億元。搭載著黃金動力系統中的四電機系統的即氪001FR上,百公里加速只需要2.02秒,創造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速度。
然而,比汽車更快的,是吉利項目的落地速度——從2022年5月28日簽約,到2022年7月18日全面開工,僅歷時51天,創造了吉利全國項目審批落地的最高時速。而這,要歸功于吉利落戶的衢州園區,對企業高質量服務的提速升級。為加快吉利項目落地,園區成立吉利專項建設指揮部,深化“1+4+N”落地服務保障工作模式,從綜合協調、規劃及基礎設施配套、征遷保障、服務審批等方面加強項目建設,推動項目問題“一站式”解決;他們每半月召開工作例會,每月召開月度項目推進會議,每2個月召開政企聯席會議,對吉利項目建設中碰到的問題商量對策、及時處理,做到問題周周清、月月結;他們“全方位”保障基礎要素,組織資規、經信、供電等部門上門提供一對一服務,持續關注項目生產中的水、電、氣等基礎要素保障;他們“全維度”完善園區生活配套設施服務,創新探索屬地負責、部門監管、國企投資、企業自建的園區鄰里中心建設運行模式。這些務實而創新的舉措,直接提升了落戶企業建設的加速度,浙江時代鋰電、浙江創柔、先導電子、一道新能等百億智造項目紛紛落地,迅速改變了30年來以加工制造為主的產業格局,工業總產值已躍升至1600億元,躋身國家級經開區“百強”,并連續6年入圍全國化工園區30強。
企業的加速集聚,為園區循環發展奠定了基礎,以巨化、中天、華友等企業為龍頭匯聚了數十家下游相關企業。其中,巨化與高新片區企業直接關聯度達70%以上,間接關聯度高達九成以上,形成互促互進的“朋友圈”。
同時,園區還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圍繞“5+X”主導產業鏈,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激發主體創新活力,明確對獲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中小企業等給予獎勵,為每個企業的成長與跨越保駕護航,也讓這輛名為“中國衢州智造”的汽車,開得更快、跑得更穩。
致敬詞:
一步向前,你聚焦高端產業,重新書寫中國氟都,一步向后,你創新服務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加速度。
近期,為推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學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對全國法院2023年審結并發生法律效力、在社會上產生具有較大影響的各類案件進行篩選,選出45件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典型案件在網上呈現。而其中,一件化工工程領域的技術知識產權侵權案,成為各方備受關注的焦點。
蜜胺,即通常所說的“三聚氰胺”,一種重要化工原料,其先進制備技術專利,只掌握在我國少數公司手中。其中,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采用加壓氣相淬冷法年產5萬噸蜜胺生產系統技術秘密,同時,其與北京燁晶科技有限公司還共同擁有“節能節資型氣相淬冷法蜜胺生產系統及其工藝”的發明專利權。而曾在四川金象下屬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及總工程師的尹某某,作為專利發明人之一,竟用此技術賺取非法收益。
原來,2011年,山東某化工公司為建造年產5萬噸蜜胺生產線,與寧波兩家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由二者分別提供技術和施工設計,他們從尹某某處非法獲取了包含專利技術方案及其他技術秘密形成的技術包,請尹某某幫助修改相應技術圖紙并給予高額報酬,在生產線建設過程中,尹某某多次前往施工現場提供技術指導。2014年4月,生產線開始試生產,至2020年5月,該條生產線生產、銷售蜜胺產品的利潤巨大。而就在試生產之際,擁有上述技術專利權的四川金象與北京燁晶,共同提起專利侵權與技術秘密侵權訴訟。歷經9年,最高人民法院二審支持權利人的全部訴求,判令限期銷毀侵權生產系統,侵權人全額連帶賠償權利人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2.18億元,其中,專利案賠償金額為1.2億元,這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以來,判賠數額最高的專利侵權案;同時,技術秘密案二審賠償金額達9800萬元,是法庭繼2021年“香蘭素”案判賠1.59億元后,再次針對技術秘密侵權作出的高額判賠。這場歷經9年的艱難訴訟,終審獲勝。
知識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和核心利益, 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創新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本案充分說明了國家對知識產權的有力保護、有效保護、平等保護,彰顯了新時代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審判理念。未來,知識產權轉化為財富,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增長點,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之路仍任重道遠。
致敬詞:
撥云見日,終審獲勝,致你為保護創新樹立一西旗;尊重創新規矩繩墨,敬你是行業知識產權捍衛者。
2002年一入冬,山西省臨汾市的曲沃縣,就下起了第一場雪。然而,凜冽的寒風,絲毫沒有影響張天福的熱情干勁。他和幾個好伙伴,來到太子灘,扒開積雪,用回收廢鋼積攢下來的7000萬元,投資建設了380立方米的臨汾當時最大的煉鐵高爐——而這,正是山西晉南鋼鐵集團的前身——20年來,憑借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勤奮好學的秉性,張天福帶領晉南集團,始終走在創新發展最前沿。
2017年,為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晉南集團按照“減量置換、裝備升級、環保優先”原則,建設了3座1860立方米高爐和3座150噸轉爐,并配套建設了二期170萬噸焦化項目。這時的晉南集團已經具備950萬噸鋼材和315萬噸焦炭產品的生產能力,如此大規模的產品運輸,促使晉南鋼鐵早早地用上了智慧物流系統,吸引了不少企業來參觀取經。時任山西豐喜化工董事長李廣民和總經理趙哲軍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這兩位本來為取經而來的客人,卻成為晉南集團下一步發展的助推者——參照行業一般規劃,鋼鐵和焦化副產的尾氣大多用于發電,但折算煤氣單價僅0.2-0.3元/立方米。張天??偛貌⒉桓市摹袥]有更好的煤氣高效利用辦法?在交流中,李廣民和趙哲軍得知了張天福的困惑,很快,這兩位化工行業的專家親自帶人回到晉南,拿著兩個取樣皮球現場取樣,并送至專業的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后,他們激動地告訴張天福:這些尾氣成分太好了,完全可以作為化工原料。他接著建議道:乙二醇銷售價格可達7500元/噸,如果晉南生產乙二醇,煤氣折算價格將達2元/立方米,這可是發電所售價格的10倍,且三年便可回收成本。張天福聽了建議如獲至寶——經慎重商討,晉南集團董事會決定,在鋼鐵廠里建一座化工廠,開啟鋼化融合新步伐......經過1年多的艱苦努力摸索,這座鋼鐵廠產出了合格的乙二醇產品,到目前一直保持穩定生產。
然而,張天福的創新腳步并未就此停止。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2021年晉南集團與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合作,將沃能化工富余的一部分氫氣送至1860立方米高爐,進行氫能冶煉,填補國內氫冶金空白。緊接著,晉南人又將化工廠的中間產品3個9純度的氫氣,經變壓吸附提純后達到5個9純度,滿足氫能重卡需求,拓展了氫能產業鏈。2022年8月11日,晉南集團首批300輛氫能重卡交付投運。
晉南鋼鐵集團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鋼—焦—化—氫”一體化模式,讓公司噸鋼綜合電耗、綜合能耗、碳排放量分別為行業平均水平的63%、87%、77%,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級巡視員韓敬友:“希望山西省工信廳、晉南鋼鐵、《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做好經驗總結,為后續推廣應用創造條件。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希望為我們煤鋼—焦—化—氫融合創新發展做出示范,形成晉南模式,做出臨汾樣板?!?/p>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黃導:“在山西臨汾,我們欣喜地看到鋼鐵企業及化工和氫能等相關產業伙伴正在緊抓機遇,積極作為,統籌布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綠氫是促進流程工業低碳發展的關鍵?!?/p>
冬日暖陽下,張天福是那么的從容與自信。此時,他來到中國礦業大學,向我國著名的能源技術專家彭蘇萍院士,取經氫能產業更多更廣的應用場景——晉南人將為跨界聯產作出更廣示范,也將為雙碳目標奉獻更多智慧!
致敬詞:
鋼化聯產,你把資源的利用發揮到極致!
跨界融合,你將行業的界限創新性突破!
綠色低碳,你創造無限可能!
鉀肥,被譽為“糧食的糧食”,面對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鉀肥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雖為鉀肥生產大國,但因農業規模龐大,需求量高,國內鉀鹽資源儲量與消費量存在反差,每年仍有近半數鉀肥依賴進口。而放眼全球,鉀鹽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全球鉀肥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全球尋鉀,就成為中國鉀肥企業與生俱來的先天使命。
這個先天使命,也同樣與亞鉀國際相生相伴——2021年冬季,新冠疫情、海運緊張以及春節假期等因素交織,國內鉀肥貨源緊缺、價格飆升,一度陷入“一貨難求”的局面。而就在此時,我國西南邊陲之地,一船船鉀肥正由越南港口,穿越國境,轉運至國內防城港、鲅魚圈等各大港口;同時,中老鐵路也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穿越山川,連接兩國,源源不斷地將鉀肥輸送到國內各地,而這,成為當時我國糧食安全的堅實保障......原來,這些貨物,都來自老撾湄公河畔的甘蒙省他曲縣,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農業小城,因為一家中國企業的到來,成為一處豐饒的鉀肥之源,也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之都。
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亞鉀國際——憑借護航農業的發展戰略以及高效務實的管理團隊,3年內坐擁超過10億噸折純鉀鹽儲量和200萬噸鉀肥產能。追溯著前人的尋鉀腳步,亞鉀人深知,我們并非尋不到鉀礦,而是缺乏適合當地鉀礦資源特點的成套開采技術與科學管理邏輯。
針對老撾固體光鹵石鉀鹽礦的礦體特性,亞鉀國際通過自主研發、持續創新,解決了固體礦難開采的問題,并摸索出一套完善方法論,開創了老撾鉀鹽礦規?;_采的先河。
隨著技術方法體系的不斷完善,亞鉀國際在老撾的擴產速度遠超行業,創造了“亞鉀速度”,成就了“亞鉀奇跡”,國人尋鉀之路, 年逾三十載,而亞鉀人僅用3年,就使年產能從25萬噸到上升至200萬噸,成為我國境外最大規模的鉀肥企業,同時,亞鉀國際對國內市場的反哺效應也日益凸顯。
建國之初,一代代鉀肥英雄奔赴茫茫戈壁,開掘出第一條鉀肥生產線,打破了“貧鉀之國”的論調。而今,以亞鉀國際為代表的一批中資企業接過前人的火炬,借船出海,開往異國他鄉。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國境外尋鉀事業的壯麗史詩,也向世界展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活力與生機。
致敬詞:
歷盡千帆,終破境外尋鉀之困局。亞鉀之智勇,保億民飯碗之安穩,亦護民族復興之輝煌。
大家好,我是廉肖萌,來自潞安化機集團晉華爐分廠天車工班組。
在煤化工行業,提起晉華爐這個“國之重器”,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晉華爐的“重”,不僅體現在其實實在在的重量上——單臺爐的重量超450噸,更主要體現在,它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在推動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非常幸運的是,這樣的“國之重器”的組件,卻被我們這些柔弱的天車“空姐”給輕輕“拎”了起來。天車是我們的工具,也是我們的“主場”。
記得十年前,我第一次上天車練習時,踩著陡峭狹窄的樓梯,爬了近兩百個臺階,才進入到駕駛室,駕駛室只有兩平方米,距地面40米,有十幾層樓那么高,別說操作了,就是多站幾分鐘都感到頭暈目眩。
等下了天車去吃飯時,我的腳是軟的,手是抖的,連筷子都拿不起來。是那股永不服輸的勁兒,讓我堅持到了今天。
開天車吊裝就像是在高空中“繡花”,必須做到“穩、準、快”。比如,一個小接管對接到一個大筒體上,往往要精確到幾毫米,需要起鉤、落鉤10多次才能達到要求。
我吊裝的第一臺晉華爐,使用的是最大載重量380噸的天車。
那是2014年9月29日的凌晨。我負責裝車,挺大的一個爐子,有247噸重。那是廠里第一次造那么重的氣化爐。
和“三百八”一起,我還經歷過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把晉華爐立起來,第一次兩臺車同時配合吊裝,以及第一次見證晉華爐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能與晉華爐共成長,我感覺特別自豪。
十年來,晉華爐越來越重,從第一臺的247噸升級到現在的450噸,我們吊裝的晉華爐及組件總重量已超過20700噸,相當于2070輛普通公交車的重量。
未來歲月里,我們也將不負重任,繼續用天車為煤化工行業的“國之重器”助力,用自己對天車的熱愛詮釋著高質量發展的價值。
致敬詞:
你,是“空中航線”的孤勇者,用青春,綻放最美風采;
你,是“國之重器”的托舉者,用專業,助力精良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