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對于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宏志來說,是最為忙碌而緊張的一天——再過1個小時,由他負責的內蒙古寶豐項目航天爐裝置就要點火試運行,他和同事們必須抓緊時間做好最后的檢查,他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認真,因為,這次寶豐項目是首次應用4000噸激冷型航天爐,該項目的開車,將是航天工程在祖國大地上點起的第100臺航天爐……
21世紀初,中國的煤化工產業核心設備和工藝仍需進口,中國航天挺身而出!他們擁有航天高溫燃燒、傳熱、系統控制等技術,也擁有多年化工領域關鍵設備研制經驗,于是,通過將火箭技術與煤氣化技術成功嫁接,2008年10月,第一臺航天爐成功投料運行,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煤加壓氣化爐就此誕生。經過短短16載,寶豐項目航天爐裝置的點火,將標志著他們實現從一到百的階段性突破——隨著控制人員喊出3、2、1,大家把目光都緊緊盯在屏幕上,隨著氣化爐系統一鍵啟動,第100臺航天爐順利點火成功,現場的掌聲雷動……
如果說2008年第一臺航天爐,是航天人在民用化工領域點燃的第一顆火種,那么,從2008年的第一臺,到今天的第一百臺,航天工程人,在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燃起了綠色低碳的燎原之火!而從一到一百的過程,正是航天人不斷刷新煤氣化技術發展新高度的過程——2022年,由航天工程公司牽頭承擔的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規模干煤粉氣流床技術及應用”,在山東瑞星示范項目上應用實現了單體日投煤3500噸,以及6.5兆帕氣化壓力穩定運行的雙突破;2023年,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投產的半廢鍋氣化爐,原始開車后不間斷安全穩定連續運行已超480天,并且半廢鍋蒸汽產量不衰減,至今仍在安全穩定運行;2024年,針對新疆地區的煤種特性,有效解決了高氯、高堿金屬煤種在氣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航天技術在新疆高氯煤安全高效轉化技術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16年來,73個項目成功簽約,178臺航天爐遍布全國,可高效利用原料煤6000萬噸,服務的項目投資3000億元,激冷流程氣化爐實現了不間斷運行489天、氣化燒嘴最長運行1141天的世界紀錄,壓力等級從4.0到6.5兆帕,氣化流程從全激冷、半廢鍋到全廢鍋,日投煤量更大、技術指標更優、一次性投資更省、運營成本更低,廣泛應用在煤化工各個領域。至今,4000噸級超大型氣化爐已簽約40臺,6.5MPa高壓氣化爐已簽約37臺,半廢鍋氣化爐已簽約13臺——最終,航天爐技術在大規模、高壓化、半廢鍋領域已日益成熟!
響應“雙碳”戰略,踐行綠色理念,航天工程公司聚焦工業廢鹽等典型固廢、危廢造成的高污染、難處置的行業痛點問題,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天廢鹽綜合利用技術”,將實現工業廢鹽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循環高效利用。同時,基于中國空間站生命維保系統中的電解水技術,結合公司多年來在化工領域的技術積累,按照化工設計體系和安全評價準則,他們自主研發出堿性和純水兩個系列的電解制氫裝備,并采用“核心裝備+EPC工程”的業務拓展模式,致力于核心技術研發和工程難題研發,為化工、電力、冶金、交通等高碳排放工業領域提供“碳中和”解決方案。
未來,航天工程公司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堅持核心技術相關多元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共建美麗中國,共創美好生活,在邁向“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工程技術公司”的道路上,與您一路前行,共同成長!
致敬詞:國有所需,你總能挺身而出。從零到百,你已是星火燎原。你深耕在廣袤大地,你不愧為國之重器!
四十載,風華正茂;四十載,風雨同舟——我們的四十載,淋浴改革開放之春光,我們的四十載,攜手企業發展共成長。南京化學工業公司——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當李明手捧起第一期《中國化工報》,就注定了一場長達4....
自進入埃及市場以來,中國化學十六化建在當地積極推進屬地化施工,用“傳幫帶”的形式解鎖屬地化用工潛力,把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標準和中國文化引入埃及,培育了一大批技藝精湛、隊伍穩定、能力突出的本土化技...
節煤9100噸,減排二氧化碳2.1萬噸,年效益超千萬元……當杭州司南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歐丹林站在首屆化工AI大賽的領獎臺,為全球首個煤氣化RTO大模型項目舉起獎杯的一刻,他想起了2021年的初春,...
傍晚時分,江蘇宏程重工有限公司石化設備焊接車間內,彌漫著金屬的特有氣息。工人們身穿防護服,手法嫻熟地操作著手中的焊接設備,弧光頻頻閃爍,與四濺的火花交織成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產畫面。在猶如廣闊操場般的裝...
2024年12月17日,天空湛藍,暖陽高懸。蘭州市首輛氫能大巴從蘭州新區蘭石集團高端裝備產業園“氫”裝出發,歷經一小時車程,順利抵達蘭州市區,完成首次跨區域試跑。氫能大巴的氫源來自蘭石集團建設的甘肅....
大家好,我是來自藍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曹文曉。從2015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讀研究生,到畢業后在企業從事研發工作,我在實驗室和裝置現場守了10年,卻從未想過會有一天,在這樣一個舞臺上,把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