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維度有多長?是稚嫩嬰童長成翩翩少年,是纖纖小苗變身參天大樹,是汩汩細流聚成大江大河。
對于校企合作而言,20年又能結出怎樣的碩果?在1月7日于山東臨沂舉行的山東農業大學和金正大集團合作20周年研討會暨新一輪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合作雙方給出了答案:這20年合作歷程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縮影。從緩控釋肥技術的落地生根,到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聯合攻關,再到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雙方攜手攻克重重技術難題,培養出眾多復合型人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化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如今,站在新的起點,雙方開啟新一輪戰略合作,向著更廣闊的未來邁進。
二十年 促國家農業科技進步
“回顧金正大集團成立26年的發展歷程,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2004年,山東農業大學張民教授研發的包膜控釋肥技術在金正大落地安家,山東農業大學和金正大集團從此走上了一條依靠科技、共謀發展之路?!苯鹫蠹瘓F董事長李玉曉的一番話,將與會專家的思緒拉回了2004年。
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雙方合作20年來,搶占技術制高點,致力于研發綠色、長效、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控釋肥料,聯合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培育建強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共同培養了一批產業支柱人才。
據了解,雙方圍繞控釋肥產業化關鍵核心技術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共同承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5項,承擔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5項,攻克了生物基材料成膜難、養分釋放與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植物源功能型包膜緩控釋肥綠色生產體系,研發了一批專用型控釋肥新產品和輕簡化施肥新技術。同時,他們在控釋肥料產業化開發應用領域的重要成果先后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雙方共同申報的“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委副書記王俊國指出,合作20年以來,雙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平臺建設上,雙方共建了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創制重點實驗室3個高層次科研平臺;在人才培養上,雙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入選“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示范基地”;在技術創新上,雙方通過共同研發、成果轉化等方式,讓緩控釋肥技術實現了大規模推廣應用,已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樣板。
“山東農業大學與金正大集團的合作實現了科技引領、平臺共建、文化融合、優勢互補、發展共享,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化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參考?!睆埫駨娬{,雙方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技術創新為目標,共建、共享國家級科研平臺為依托,建立了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校企共享新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品產業化應用,推進行業技術進步。
共攜手 赴緩控釋肥全球化征程
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攜手合作的20年,正是我國緩控釋肥產業化推廣提速的20年。
據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正大集團正高級工程師李新柱介紹,自2004年起,金正大聯合山東農業大學全力攻克緩控釋肥的開發難題,成功破解了控釋肥機理研究、包膜材料開發以及包膜技術創新等長期困擾行業的關鍵難題,由此奠定和形成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釋肥生產工藝體系。雙方通過“小試—中試—產業化技術平臺—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多項研究創新成果的集成,創建了“科研開發—生產制造—試驗示范—技術應用—大面積推廣”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模式,實現了應用基礎理論研究與創新以及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金正大研究院正高級農藝師陳劍秋詳細梳理了20年來緩控釋肥項目落地及推廣應用的關鍵節點。他介紹,2004年,張民團隊研發的包膜控釋肥核心專利技術在金正大轉化,在國內率先實現緩控釋肥產業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也開啟了產學研合作之路;2006年,金正大集團建成國內第一條控釋肥生產線,成為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2012年,金正大集團60萬噸/年緩控釋肥項目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2016年,雙方領銜發起制訂的《控釋肥國際標準》正式頒布,填補了全球控釋肥行業空白,提升了我國肥料行業國際話語權和國際領跑地位。
“金正大集團在緩控釋肥產業化推廣的20年間,我國緩控釋肥產業由小到大、從追隨到領跑、從簡單的‘小品種’發展成日趨完善的‘大產業’,實現了對國外從專項技術到產能的‘雙超越’。緩控釋肥產品從不被農民認知、逐步接受到現在成為大多數農民優先選擇的肥料品種,原本在國外被定位為‘貴族肥料’的緩控釋肥逐漸走入中國廣闊的田野?!崩钣駮哉f。
李玉曉提出,針對“緩控釋肥的全球化”,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國緩控釋肥料研發和技術推廣平臺,建立聯合技術推廣團隊,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示范田展示、農民田間學校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戶與農業從業者傳播新型肥料技術與應用知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擴大我國土肥高效利用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展開。2024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山東農業大學楊越超教授團隊創新研發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項目就是其中之一。據楊越超介紹,該項目利用天然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類膜材的控釋肥新技術,攻克生物基材料成膜難、養分釋放與作物吸收匹配度低等技術難題,解決了石化類膜材料資源不可再生、價格高等問題。
“經過前期的共同努力,我們與金正大集團合作,已經建立了10萬噸/年以上的產業化生產線,產品在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上進行了大量的推廣應用,預計推廣面積將達到5000多萬畝,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合作,把該項技術不斷地推向市場,引領產業發展,并將產品技術推向國際市場,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技術和品牌。”楊越超說。
向未來 啟農業科教融合新篇
會上,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舉行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標志著雙方將在農業科技與教育融合發展領域開啟嶄新篇章。
李玉曉介紹,金正大集團和山東農業大學啟動的新一輪合作,范圍廣、層次高、力度大,核心涉及五大方面。一是實現一項核心科技成果——緩控釋肥的全球化推廣。為此,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國緩控釋肥料研發和技術推廣平臺,建立聯合技術推廣團隊。二是成立兩項聯合基金——技術研發合作基金和金正大獎學金,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同時聯合培養品學兼優的農業人才。三是探索建立三類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培養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共建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基地。四是圍繞新型肥料、耕地質量提升技術、綠色投入品高效應用技術、種植業解決方案四大方向,開展聯合攻關,整合雙方人力、物力與財力資源,力爭取得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五是合作涵蓋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農學院、植物保護學院、生命科學學院5個主要院系,努力構建“一體化”全鏈條合作模式。
“此次金正大集團與山東農業大學啟動的新一輪合作,是新形勢下推進強強聯合、協同發展的創新之舉,必將開啟雙方合作的新起點、新機遇、新平臺。未來,金正大集團將緊扣共同需求,最大程度地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全力推動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重要引擎和關鍵支撐。”李玉曉強調。
冷暢儉指出,在新一輪合作中,希望雙方以產學研合作為基礎,積極發揮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以及科研平臺建設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合作基礎、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加快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在校企“雙向奔赴”上再現新突破、再有新發展,共同為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科技支撐。
“企業能夠發現產業發展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學校則擁有學科融合和平臺搭建的條件。雙方的強強聯手,為推進合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抓手?!鄙綎|農業大學社會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王永軍認為,本次啟動的新一輪合作要大力推進產業鏈合作和產學研合作,加強技術合作與開發,重視人才培養,搭建科研平臺,廣泛推廣技術成果。
“未來,金正大將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并加速打造‘全球緩控釋肥技術引領者’的國際化標桿。”金正大集團副總裁董治中表示,金正大集團將繼續與山東農業大學深化合作,履行集團使命,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金正大將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形成獨特的技術體系,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提升我國肥料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并聯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肥料協會共同推廣金正大集團的技術和產品,使金正大全球管控式的引領者地位進一步落實。
在產學研用環節,如何將新產品和新技術更好地“用”到農民手中是行業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對此,菏澤正豐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念剛提出,希望未來專業院所與企業加強合作,深入田間地頭,切實解決農民問題和訴求。鑒于部分農民對種地、農機知識了解有限,希望農業專家能夠為農民開展相關知識培訓,讓他們切實認知、感知、了解重點。此外,還應多建設示范田,讓農民真切體驗到優質肥料產品帶來的良好效果和收益。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延長中科(大連)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二甲醚經乙酸甲酯制乙醇技術,獲得了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
江漢油田研究院清河開發所油田油氣藏工程專家張再昌的生命中有兩幅地圖,一幅是行政地圖,長在他的腿上,地圖上面的城市,如武漢、潛江、東營等地,留下了他出差和回單位的足跡,他笑稱這是在“行走江湖”。而另...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獎勵大會上,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榮獲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科技貢獻最高獎——趙永鎬科技創新獎。 聚焦我國能源化工的低碳發展,鞏金龍帶領團隊開展了從基礎研究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