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加速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在油氣鉆探、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煤化工、海上開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本期《智能制造》周刊特盤點石油和化工工程領域十大新聞,以饗讀者。
我國在塔里木盆地打出首口萬米深井
3月4日,我國首口設計井深超萬米的科學探索井——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萬米,成為世界陸上第二口、亞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萬米井。這標志著我國自主攻克了萬米級特深井鉆探技術瓶頸,深地油氣鉆探能力及配套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境內,是中國石油在塔里木油田實施的重大“深地工程”。該井設計井深11100米,于2023年5月30日開鉆。該井使用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進行作業,同時創新研發耐220攝氏度超高溫工作液、抗高溫螺桿等工藝技術,同時配套萬米取心、萬米測井電纜等一批關鍵核心裝備。
首臺(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
4月9日,世界首臺(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一次成功,標志著我國在大功率壓氣儲能技術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該項目總投資約19.5億元,儲能電站發電機功率300兆瓦級,儲能容量達1500兆瓦時,系統轉換效率約70%,創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三項世界紀錄。該站投運后,將顯著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有力促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更大規模接入與消納。據測算,該電站每天可蓄能8小時、釋能5小時,全年儲氣量高達19億標準立方米,發電約5億千瓦時。
全球最大27萬方儲罐建成
4月30日,中國海油金灣“綠能港”二期工程D號儲罐及配套設施實現機械完工,標志著由中國海油完全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粵港澳大灣區首座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儲罐全面建成。
金灣“綠能港”二期工程包含5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儲罐及接收站配套設施,儲罐直徑達94.2米,高約65.7米。二期工程建成后,LNG年處理能力可達700萬噸,折合氣態天然氣約100億立方米,對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提高應急調峰能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
全球單體產能最大PTA項目投產
4月,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精對苯二甲酸(PTA)項目在中國石化儀征化纖公司正式投產,產能達到300萬噸/年。該項目投產將有效帶動和發展下游千億級新材料產業,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衣、食、住、行及健康環保的新需求。
該項目投資規模超過50億元,是中國石化推動芳烴產業鏈轉型升級、加快拓展高端新材料的重要一步。此次新建的300萬噸/年PTA裝置為全球單體產能最大。該項目采用行業領先的短流程、智能化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國產化率高達97.5%。同時,項目采用綠色化生產工藝,能耗物耗、噸產品“三廢”排放指標均為行業領先。
首個兆瓦級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投運
5月17日,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兩臺單機功率3兆瓦的天然氣壓差發電機組投運,標志著國內首臺(套)兆瓦級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投運成功。
天然氣壓差發電是一種零碳能源創新技術,能夠實現“壓力能到機械能再到電能”的轉化。這一過程不消耗天然氣、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實現全過程零碳化。項目投運當天發電3萬千瓦時,預計一個儲氣庫注氣周期雙機發電量可超2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6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國內最大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項目投運
7月,國內最大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青海海西州弘柳儲能電站并網投運,將提高當地新能源消納水平,減小電網運行風險,保障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
該項目裝機容量為225兆瓦/900兆瓦時,是國內一次性投運單體規模最大的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總占地面積92.492畝,包含3個儲能區域、69個儲能單元。項目投運后,每年可調用充放電次數不低于300次,預計每年提供清潔能源電量約2.7億千瓦時,能夠有效提升區域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和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同調度靈活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電網整體資產利用率。
國內最大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中交
8月,由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承包的陜煤集團榆林化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50萬噸/年DMC一期工程完成中交。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也是陜西省首次大規模布局高純碳酸二甲酯(DMC)。
該項目位于陜西榆林榆神工業區清水工業園,總投資約47.6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規模為10萬噸/年DMC,二期規模為40萬噸/年DMC。高純DMC產品主要用作鋰電池電解液溶劑。該項目引進日本先進工藝技術——甲醇氣相氧化羰基化法,以一氧化碳、氧氣、甲醇為原料,一步反應法制DMC,實現了煤炭就地轉化成高附加值產品的目的。其反應溫和、安全可靠、技術成熟、副產品少。項目建成后,將帶動榆林新能源產業發展,與榆林其他化工企業形成產業鏈協同聯動,持續推進產業鏈向下游延伸。
“熱采一號”交付
10月31日,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熱采一號”,在山東威海交付,填補了我國海上稠油熱采移動裝備領域的空白,為規?;?、集約化撬動我國海上稠油資源開拓新路徑、激活“新引擎”。
“熱采一號”長82米,寬42米,作業水深35米,作業狀態下重達1萬多噸,可抵御16級臺風,滿足渤海油田稠油開采移動式注熱需求?!盁岵梢惶枴睉靡苿幼崞脚_設計、高溫高壓蒸汽管線補償等多項技術,為世界首創?!盁岵梢惶枴睋碛泻I嫌吞镒畲蟮?套蒸汽鍋爐系統,可同時為6口油井快速注入溫度超過350℃的高壓蒸汽,使稠油黏度降低,成為流動性好、易開采的“稀油”,整體注熱作業效率是過去的3倍以上。
首個50萬噸級綠氫耦合CO2制甲醇項目啟動
10月27日,阿拉善年產50萬噸綠色甲醇首期10萬噸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舉行。這是我國首個50萬噸級電解水制氫耦合工業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項目。
該項目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園區內企業煙氣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實現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項目應用吉利綠色甲醇制備核心技術,集成創新二氧化碳和氫合成制甲醇全流程工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年減碳75萬噸,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國內首條可摻氫高壓長輸管道投運
12月,包頭—臨河輸氣管道工程項目在臨河分輸站舉辦點火通氣儀式,輸氣管道正式投產運行。該長輸管道是國內首條具備摻氫輸送能力的高壓、長距離管道項目。其投產運行對內蒙古自治區氫能消納和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基地產業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該項目建成管線實際全長約249千米,管徑457毫米,設計壓力6.3兆帕,管道年設計輸氣能力3.93億立方米,增壓后可實現20億立方米/年。工程正式通氣投產,標志著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天然氣管道實現了互聯互通,巴彥淖爾、包頭地區將形成環網供氣和多氣源供應的格局,提高區域內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夠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加便捷、清潔的能源選擇,也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注:十大新聞按時間排序;本文年份日期如無特別說明,均為2024年。)
近日,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學四化建)承建的廣東東粵化學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在揭陽市大南海工業園區舉行中交儀式。這是該公司開展“大干四季度、...
1月6日,魯西化工工業園迎來高光時刻。中化魯西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化魯西工程”)在此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化”)在持續做強做大工程板塊的戰略布局中邁出堅實一步。
2024年,長城鉆探西部鉆井分公司以區域一體化統籌、全面提速為抓手,結合基層隊設備實際,大膽施行極限“三大兩高”激進式鉆井參數、推廣極限“一趟鉆”、規定極限工序轉換周期等極限鉆井法,充分釋放提速潛力,...